福建长汀有什么好玩的?走进汀州八喜馆感受客家传统习俗(2)

2019-02-26 23:25 闽西日报 大美汀州

01

花烛之喜

客家人沿袭了中原传统文化,男子16岁要行加冠礼,女子15岁则行加笄礼。他们举行了成人洗礼,便要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罗婚事。男女婚嫁要通过纳彩、(探人家)、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礼仪形式,谓之“六礼”。择吉日完婚。接亲需在半夜,以避“眼”(孕妇)。迎亲队伍以六人之数,取“六合”之意。

 

 

 

 

 

 

 

 

新娘出嫁前要哭嫁,及用棉线拔去脸上的汗毛及部分眉毛叫“开脸”。出阁时新娘一般坐花轿,鼓手班子吹吹打打开路“舅爷”紧随其后一同前往。娘家人送嫁也取“六合”,以六人成行。有些较偏远的乡村有“背新娘”的习俗,为的是不让新娘双脚着地,染上邪气。

 

 

 

 

 

 

新娘入门前,为避免迎亲路上新娘脚上会粘上邪气带进婆家,新娘要在门外等候。婆家人割了“拦门鸡”新娘方可入门。入门时要跨火盆、过米筛来到正厅上与新郎牵上红绳入堂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婚礼仪式结束后,再由新人伯娓引新娘进入洞房,举行合卺仪式(喝交杯酒),坐床沿上吃“面碗鸡”。如果新娘是童养媳,结婚叫合房,上述规矩从简。

 

 

01

添丁之喜

客家人称男婴诞生为“添丁 ”。添丁是大喜事,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婴孩出生十天左右,孩子的父亲要携肉圆 、糖姜鸡、蛋、米酒到老丈人家报喜,这叫“报婆嫅” 。岳父、岳母也会回赠鸡与染红的蛋。诞后三天,要做“三朝”给婴儿洗澡。诞后一个月,要“做满月”:请诸亲友“吃姜酒”,并向诸亲朋好友赠送红蛋。婆嫅会送来大公鸡及婴孩穿的衣、帽、小被、项圈、背带等物,其他亲友也会送来类似的礼物或红包。

诞生一百天,要 “做百日”。有些人选择九十九天“做百日” ,取“久久长长”之意。

 

 

诞后一年,要“做周岁” ,长汀俗称孩子周岁为“周晬”或“过晬” 。办酒席宴请亲友叫“周晬酒、过晬酒” 。有些人家还举行“抓周”活动,在一个大盘篮中放入书、笔、算盘、小木刀、剑、尺、槌等物品,再把婴孩放入盘篮中,看婴孩抓什么,以预测孩子将来会从事那种职业。有些地方还会在这天特地捞捕一条“红金鲤” ,洗净后与婴孩亲嘴。大人念吉祥语: “亲嘴亲嘴,长命百岁” 。另外,若诞生的是男孩,要在第一个春节后的正月十五日娘家要送一盏花灯给女婿家表示祝贺添丁,把花灯吊于厅堂上厅的副梁上,以示人丁兴旺(因“灯”和“丁”谐音) 。此俗称为“送灯” 。旧时,家里添了男丁,要到祠堂祭告祖宗,叫“报丁” 。用红纸写着“第X房第XX代裔孙某某新丁XX”贴在祠堂左边的墙上。并将“上丁米粿”分赠乡亲。现在,家里无论生了男孩女孩都一样庆贺。

 

 

另外,若诞生的是男孩,要在第一个春节后的正月十五日娘家要送一盏花灯给女婿家表示祝贺添丁,把花灯吊于厅堂上厅的副梁上,以示人丁兴旺(因“灯”和“丁”谐音) 。此俗称为“送灯” 。旧时,家里添了男丁,要到祠堂祭告祖宗,叫“报丁” 。用红纸写着“第X房第XX代裔孙某某新丁XX”贴在祠堂左边的墙上。并将“上丁米粿”分赠乡亲。现在,家里无论生了男孩女孩都一样庆贺。

 

 

01

成人之喜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的叫做“冠礼”,女孩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

 

 

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筮宾:即确定参礼人员,并以请帖邀请亲友参加。对于正宾,由父母提前三日登门邀请。成人礼通常在祠堂或厅堂举行,由父亲带领于祖宗神位前加冠礼,主人立于东面台阶等候宾客。主持人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冠者换好彩衣彩履,安坐在东房更衣等候。音乐演奏开始,冠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缁衣冠、皮弁冠、爵弁冠,正宾走到冠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词日:“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跪坐下为冠者加冠,然后起身,回到原位。主持人为冠者象征性的正冠。”女孩笄礼由其母或姑嫂为其梳头加笄,在家中举行。表示此后已成人可出阁嫁人了。

 

 

01

立灶之喜

立灶,客家人俗称“打灶头”。即砌筑做饭用的炉灶。客家人盖新房,需作灶。俗语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兄弟分家,是家族兴旺发达的喜事。按习俗,“大仔坐老灶,细仔坐屎窖”。没分到厨房的当然得另起炉灶。

 

 

作灶于客家人是件大事,马虎不得。首先得请人捡个好日子,择日动工。更重要的是请风水先生勘定灶口朝向,相对房屋附近的河水流向,有“顺水灶”“逆水灶”的说法。客家人相信灶口的朝向与家庭财运相关,所以很有讲究。

 

 

 

 

灶砌好后,由作灶师傅用杉树叶点第一把火,杉树叶当地人叫“灿毛藜”,火点着后,师傅会说一声“灿子灿孙”。当地方言“灿”为萌发之意,意为多子多孙,家族兴旺。这时主人按规矩给师傅一个红包,祝他“手头红红哩”。双方皆大欢喜。作灶那天,主人的母舅或妻舅家会送一担水桶和碗碟等厨餐用具,表示祝贺。

 

 

 

 

01

乔迁之喜

客家人盖了新房,便要举行乔迁仪式,俗话搬新屋。乔迁之日,主人要扛上竹篙、木梯,寓生活节节高、老人寿延高、读书人高中之意,糈袋子里要装有算盘、秤子、新裤等物件,表示治家会划算,遇事称心,吉庆有余,代代富贵。前往新居路上,两人各提一盏马灯寓意旺“丁”。另有一人提火笼,表示给新居传承火种。

 

 

 

 

01

寿诞之喜

健康长寿是人生大喜之一。自古以来“朝廷都敬老”,客家人秉承儒家文化,为长辈祝寿是每个家庭的大事。

 

 

 

 

客家人六十岁以前的诞辰活动叫“做生日”,较为简单。六十岁以上为“做寿”,是一项重大喜庆活动。生日前一天晚上,只有至亲参加,子时拜寿,叫做“暖寿”。生日当天,举行“庆寿”,做寿的老人夫妇端座高堂之上接受儿孙和女婿等晚辈的祝贺,礼生念拜寿文、唱拜寿歌。礼仪后大摆酒席宴请宾客。有钱人家会连续热闹几天,甚至请戏班子来助兴。

 

 

老人做寿,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各送一件新衣、一双新鞋。其他亲戚送“寿幛”或“寿桃”、“寿面”。宴席上的第一道菜是细长的面条,叫长寿面。席间由厨师给每桌添面条,寓意“添福添寿”。

 

 

客家习俗,老人做寿“男做齐头,女做一”,就是男子逢六十、七十、八十岁…;女六十一、七十一、八十一岁…做寿。

 

 

01

丰收之喜

农耕是客家人立命之本,一年的田中辛勤劳作,为的就是五谷丰登。

 

 

每到收成时节,“家中米谷豆麦满仓,窖里番薯芋子成墙,灶间薯种挂满梁”。为庆贺丰收,感恩“五谷大神”(神农氏),客家人以“食新”、“做禾了”、“蒸岁饭”等各种形式庆贺新粮上场。各个村庄更以“迎花灯走古事”、“游草龙”“游刻纸龙灯”、“百壶宴”等各种民俗活动来表达国泰民安、喜获丰收的喜庆之情。

 

 

 

 

各个村庄更以“迎花灯走古事”、“游草龙”“游刻纸龙灯”、“百壶宴”等各种民俗活动来表达国泰民安、喜获丰收的喜庆之情。

 

 

 

 

 

 

演艺大厅

 

 

 

 

八喜馆座标:东门天后宫妈祖广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