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三洲古镇好玩吗?未有汀州,先有三洲

2020-04-20 23:46 互联网

三洲,镇级行政单位,位于长汀县东南部。交通十分便利,距龙长高速河田出口仅仅5分钟车程,距龙岩市区60分钟、长汀县城20分钟车程。镇政府驻三洲,辖三洲、小潭、曾坊、丘坊、兰坊、小溪头、桐坝和戴坊8个村。

旧时的三洲,以其汀江码头、货物集散和古道驿站而闻名;如今的三洲虽远去了昔日的辉煌,除却湿地与杨梅闻名外,还以其古代建筑而出名,寻访三洲古村,它的人文,它的古街和许多有趣的故事传说,还有它独特音调的客家语言让人流连忘返,快门不断。

《临汀志》记载,南宋时汀州已有“河田墟”与“三州墟”,说明在那之前就已有了“三洲”,其人口与民居建筑已成规模。那时,船运是最主要的交通、货物运输方式,三洲境内汀江河道有10.5公里,依托繁忙的航运,三洲成为一个货物集散地,形成了早期的集镇规模,三洲老街就是当时的建筑,至明、清,三洲为鼎盛。据《清史稿》记载:“三洲驿”在府汀西九十里,与临汀驿、馆前驿成为当时汀州府的三大驿站之一。

据了解,南宋至清末先后于此设墟、铺、公馆、驿,是闽、粤、赣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贸重镇和货物集散中心,为当时汀州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海上三洲丝绸之路绿色飘带”——汀江上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三洲古镇较为完好地保存了150余处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成片的民居建筑、礼制建筑、文化建筑、崇祀建筑、古街路亭城门与城墙遗址等这些古建筑演变脉络清晰,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未有汀州,先有三洲。”这是长汀县志上,对这座古镇最质朴,也是最有力的诠释。

元代的城墙、明代的祠堂、清代的民居……踏足此地,仿若时光穿梭。

这座有着城池气魄的古镇,大到人丁兴旺的戴氏家庙,小到一砖一瓦一木,每一个古朴的印记,都能说上一段传说,赋上古镇风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镇三洲。一个古村,一座城池

这次的发现之旅,要探访的是三洲镇最神秘的部分——古镇遗风。它的城门,建于元朝时期。

当年,这个古村可是大气魄,按着城池布局。当时,三洲出了位怀远将军戴应寿,为了防备贼寇,回乡的将军主持修建了三洲城墙。

原有六处,现如今,仅一座南城门保留了下来,上书“三洲镇”字样。

一个古村,缘何城池布局?当地人说,这跟三洲这个名字来历相关。

洲,水中陆地之意。当地人说,汀江河与南山河在这盆地中交汇,形成丁字形,把陆地分隔成三块。这三面环绕汀江的村落,后来就成了三洲村。

以三洲为中心,去长汀县城,或是到武平,还是到连城,都约是30公里远。古时水运发达,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就凝聚了三洲旺盛的人气,造就了那时段的辉煌。

南城门内侧,就是三洲特有的圣帝庙。这个圣帝庙,前面供的关公,后面奉的孔子,庙不大,但香火旺盛。客家人崇文尚武的精神,在一座小庙中找到物化体现。一方匾额,道尽礼义

顺着三洲老街漫步,庄肃的古建筑,巧夺天工的装饰,道尽礼义的牌匾,70多座古建筑,就能将一幅气势宏伟的古镇风云图,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座古镇,是叫人惊喜连连的。它的西宫井,传说只要挑一担水回家,封存入缸,不久后就成了酒水。

这里的一座唐朝古墓,竟是建在民居之中的,因为俞氏先祖曾葬身此处,做了坟墓。再后来,有戴氏后人在此建房,并无迁动,而是相安共处。

脚步移动,目光打量,古街之途,仿若时间倒流。这个途中,会路过一座四角亭,亭中挂着的一方牌匾,也大有来头。

匾长约2米,宽约80厘米,上面书写着“古进贤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匾的右上方刻有“清乾隆大帝亲笔御书”。

据传,该匾大字为清乾隆皇帝得知三洲百姓历朝皆有贤哲蝉联,古时习礼义遗风盛行民间后亲笔御书。 70处古建筑,巧夺天工

客家人敬重先祖,无论身处何处,修得最漂亮的,总是祠堂家庙。古进贤乡的镇乡之宝,就是气势恢宏的“明德堂”,戴氏家庙。

明德堂,始建于元代,清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民国29年由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戴仲玉带头出资重修。

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2平方米,单檐硬山顶,二落一进,由大门、下厅、天井、上厅组成。上厅明间抬梁式木构架,次间硬山搁檩。大门为砖质牌楼式,二柱一门,具有浓郁的客家祠堂风格。三洲戴氏家庙是台湾戴氏后裔返乡谒祖的重要祠堂。

而客家人也最敬读书人,不管是三闾大夫庙还是“培植惟勤”,书院总要比住处好。巧妙嵌入三洲民居的装饰或牌匾中,都尽显“耕读传家”的人生哲学。“聊可自娱”是其中的代表。这处民居的主人,是清代一户殷实人家。单从这别具一格的名号,就不难读出主人豁达的态度。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据了解,元朝以前,三洲没有防卫城墙,是一个敞开的三洲,任何人可自由出入。由于三洲地处汀州南路官马大道,为福建长汀与上杭、武平往来的交通要道,屡遭盗寇侵扰,墟场及村内百姓财物常被洗劫。为保护村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村民合力建造了村落防卫墙,从此,三洲也因此成为长汀古代乡村唯一有城池的村落。图为三洲村元末时建成的城门。张斌 摄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三洲汇聚了着自唐宋元明清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建筑。宋元建筑有安公庙、圣帝庙,明清建筑有俞氏宗祠、贵诚堂、戴氏宗祠、俞氏家庙、居上公祠、敦睦堂,民国建筑有骑楼、俞大屋等,三洲传统建筑演变脉络清晰,这在福建闽西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图为三洲村里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张斌 摄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三洲古村落的街巷走向自由多变,以老街为主干,其他街巷主要往南、往东绵延发展,或通往农田,或通往深宅大院,或通往宗祠书院,或通往宗教庙宇,灵活纵横交错,不熟识地形的外人走入其间,有如走进了一个迷宫。张斌 摄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客家人具有慎终追远、敬祖敦亲的人文气质。三洲古镇大量存在着这种生动体现客家人人文气质的祠堂或祠居合一的建筑。图为三洲村戴氏宗祠。客家人具有慎终追远、敬祖敦亲的人文气质。张斌 摄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三洲汇聚了着自唐宋元明清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建筑。宋元建筑有安公庙、圣帝庙,明清建筑有俞氏宗祠、贵诚堂、戴氏宗祠、俞氏家庙、居上公祠、敦睦堂,民国建筑有骑楼、俞大屋等,三洲传统建筑演变脉络清晰,这在福建闽西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图为三洲古村里的民国建筑骑楼。张斌 摄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芋子饺是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在许多客家社区也有流传,客家人大多住山区,有“无山不客客住山”之说。番薯、芋仔都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客家人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制作出许多独特小吃,“芋子饺”就是其中一种。图为三洲古村两位80多岁的老人仍沿用着古老的手工方式来洗芋头粉。张斌 摄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酿豆腐、豆腐干、家酿水酒都是长汀著名菜肴。图为三洲村一户仍然在用古老方法制作豆腐的作坊。张斌 摄

长汀三洲村:成片的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史的缩影

据了解,三洲现存的古建筑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民居建筑。图为三洲村许多村民仍然居住在老宅里。张斌 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