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大夫第”长汀这个古老的村落,曾经出过很多进士、秀才

2019-06-26 22:43 趣游汀州整理

长汀县黄家地村位于闽赣二省三县交界处,鸡公岽、大悲山脚下,是一个距长汀县城30多公里的小村落。先祖天万公开创基业至今已繁衍14代,总人口1396人,常住人口530多人,汀江源头从村边流过,水源充沛,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老式土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曾氏祠堂与“大夫第”并排建筑显示出古老而壮丽的气派,因此,早在元代前就形成村落。

黄家地宗祠建于(约1672—1678年间)坐西向东,辛山兼戌,号曰:下山猛虎形,为飘三檐歇山顶砖封火墙,结构古雅,还配有七重门楼,每个门楼都经丘显周先生精心测量,都有山头字向,第六重门楼有个石头墩另称金狗守门楼,整个祠堂由门楼、正厅、两厢、两廊、天井、圆门、对厅、大坪组合而成,神龛为砖构须弥座,前墙二边砌双喜大窗,正厅二边墙壁书写四个一米五高一米大的“忠、孝、廉、节”大字。教育子孙遵循四字做人,大门联横批“沂水春风”二边竖联“东鲁文风古,南风世泽长”彰显曾巩五兄弟皆中进士。八字墙联曰:“祖居高峰文武衣冠绵俎豆,基开鄞水千秋筐筥荐频繁。”大坪竖立闽县儒学正堂,五品奉政大夫曾毓澜,翰林院庶吉士曾瑞春的石跪杠一对,石狮一对(今存),石锣石鼓各一面,踏入大门抬头可见“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红底金色皇封御赐牌,有文官出门代步花轿,回避,肃静红底金色司牌,黄凉伞等(痛惜文革被毁)正厅墙后左右水井各一口,井不深,但常年不会干涸,木门楼匾额“曾氏宗祠”。

△古代官帽盒

 

 

 

 

 

 

“大夫第”建于1875年间,坐落于祖祠旁边,占地600平方米,前墙为青砖砌就,屋顶为歇山顶建筑,大门上方书写“大夫第”三字。第一重门为特别雕刻的木质中门,平常不开中门,只有政府官员或德高望重者方可大开中门出入,其他人则只能从旁门出入。再往里进是条石砌通道,两边是花台,种植各种各样花草,两边墙上镶嵌绿色烧料瓷器方格窗,上三个台阶便是青砖大圆门,通过天井,就是斗拱式正中厅,正厅再进入是二层结构,由花窗装饰的后厅,后厅二楼是主妇和小姐的绣楼,二厢为房间,圆门二边瓷器方格,二边墙后边有天井和房间,房间为待客议事场地,右边第三排全是厨房膳厅。“大夫第”有与汀州文庙匹配的景德镇瓷狮一只,还有“回避、肃静”金字司牌一对,专装文房四宝的东壁图书,西园翰里的橱柜。院子里的绿色瓷器花格窗户,廊柱上精致的镂雕花,这些都在文革期间受破坏,后因无人修缮而逐渐消失。

 

 

 

 

 

 

 

 

黄家地是一块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黄家地曾氏在大清朝考取国学生、秀才以上有65人,特别在同治辛未科,大举之年,考取进士二人。子孙后代更是青出于蓝,现代有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教授曾广文,正、副科级干部、硕士生、企业家层出不穷,并为家乡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黄家地地质以黄土居多,伴有不少石头山,山上长针叶、阔叶林,以毛竹林为主,森林覆盖率为95%,耕地以梯田式形成,人均不到二分地,以前生产大量玉扣纸销往全国各地,现生产毛竹、竹制品等,如今的黄家地,大多数搬迁到广东、龙岩、长汀县城关居住发展,曾氏祖祠经过修复进一步完善,基本保持原样。正厅“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依然耀眼。门前、桅杆、石狮依然矗立,“大夫第”却残破不堪,大圆门残垣断壁上的衰草,随风摇曳院子两边绿色瓷花格窗,廊柱上精致的木雕镂花,仿佛向后人讲述客家人迁徙流转和文化传承的故事。

 

 

文/曾纪程、曾昭良收集整理于二零一五年九月

摄影/阿澜映像 三眼看世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