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厦门大学旧址长汀在哪里?厦门大学学子重访长汀厦大旧址

2020-08-26 22:00 互联网

  国立厦门大学旧址(长汀县文庙)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横岗岭路 7号(中区小学内)。

  1937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核定,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7月6日,教育部任命萨本栋博士为厦门大学校长。刚从美国俄亥俄大学客座教授载誉回国的萨本栋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在他来厦门大学报到的第二天,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10月,开始筹划迁校。1937年12月20日,厦门大学正式停课,经过三天的整装,24日开始向长汀进发。

  从厦门到长汀行程800里,要渡过鹭江、九龙江,越过崇山峻岭。加上土匪出没、车辆罕见,300多名师生肩扛手提行李和书籍,走了整整23天才到达长汀。等人数到齐,萨本栋的清点结果是:学生239名,教职员工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14人。

国立厦门大学旧址长汀在哪里?厦门大学学子重访长汀厦大旧址

  在长汀,厦大校址位于北山麓文庙、万寿宫一带,与长汀中学校舍紧密相连。当时的条件是艰苦的,学校以长汀文庙为办公场所,借一座破楼做女生宿舍,租长汀饭店给教授安身栖息。

  如今,阳光下,“国立厦门大学”的牌匾熠熠生辉。这座校门是由厦门大学出资50万元,在2001年重新修复的。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及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近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四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 “乘风破浪”实践队的6名研究生成员在学院党委副书记聂鑫带领下赴长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烽火南强:重访长汀厦大旧址,追寻红色革命记忆”为主题,通过走访厦大旧址与革命旧址,进行校史研习,重温红色记忆,传承厦大精神。

  从踏入国立厦门大学的校门开始,1937年的战火纷飞与艰苦岁月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记录,而是立体地展现在实践队成员眼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萨本栋校长决定将处在烽火威胁下的厦门大学迁至长汀。初至长汀时,校舍不足、经费短缺、师资匮乏的困境迎面而来。即使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经过长汀政府、长汀人民以及厦大师生多方努力,短短几年间厦大由3院9系扩至4院13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都取得显著成果。萨本栋校长担任“长汀抗敌后援会”名誉会长,带领全校师生开展文艺宣传,经办报纸期刊,厦大成为长汀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力量之一。

  实践队员在参访中重温厦门大学在战火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历史,再次感受南方之强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时至今日,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厦大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中传承。

  长汀不仅是厦大内迁之地,更是红色革命发展之地。两天时间里,实践队成员参观了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瞿秋白纪念碑、杨成武将军纪念馆等多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同志先后来到长汀开展革命活动,创建红色政权,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红军东路军军事会议、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等著名会议都在长汀召开,这座城市拥有优良的革命传统,记录了革命转折历程中的动人影像。

  在诸多感人的革命事迹中,瞿秋白烈士面带微笑,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的故事给实践队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共产党人始终坚守革命精神,用血汗乃至生命维护革命成果。即使当下是和平的年代,可每当再次倾听历史的回响,我们都聆听到革命志士们振奋人心的呐喊,他们坚忍不拔、奋勇向上的精神早已成为每一位共产党员前行的动力。

  厦大旧址与革命旧址走访结束后,实践队成员有幸邀请到长汀地方党史专家康模生先生进行访谈,从他的讲述中,实践队成员感受到厦大与长汀历史悠久的校地情缘,厦大精神与革命精神紧密相连。先生从事长汀地方党史研究六十余年,曾参与《长汀人民革命史》的编著。《长汀人民革命史》关于厦大的部分提到,长汀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之日,正是厦门大学内迁之时,这样,长汀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厦门大学进步师生的支持、帮助和倡导下,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共同掀起了长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长汀为厦大提供立足之地,厦大让长汀的教育焕发蓬勃生机,如增设小学、新建初中、创办夜校,使当地民众的教育资源得到提升。在厦大内迁长汀的8年里,长汀的革命精神与自强不息的厦大精神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今天的“南方之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和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实践队成员通过对长汀厦大旧址和革命旧址的走访,体会到了长汀作为厦大精神与革命精神的纽带一直以来发挥的教育作用,大学教育与党国建设并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交叉线,厦大与长汀的校地情缘也将继续书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