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客家人的“结缘”:千年客家的和谐风尚

2016-08-05 23:00 未知

  汀州客家人的“结缘”:千年客家的和谐风尚

  “结缘”是人际交往的方式之一,曾经在汀州客家地区非常流行,由于它充满着浓郁的人情味,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风尚。“结缘”一词最早源于佛教,意为广结善缘。后来“结缘”被传入凡尘世界,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称作结缘。同时结缘一词又被用于人们与某种事物产生的联系,比如说,与科学结缘,与艺术结缘,与体育结缘等等。

  汀州客家人的“结缘”,是与人结交缘分的意思。它不是被动的、无奈的、迫不得已的,而是采取主动方式与他人交好,希望得到人们的包容,融入社区群体之中。“结缘”之风在汀州城乡都非常流行,成为汀州客家人和谐相处的公序良俗。它像一朵奇葩,留给人们许多无比温馨的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笔者被分配到长汀乡村学校任教。刚到学校的第二天,有一户村民家杀了一头猪,这户村民将猪血煮成一大锅的猪血杂碎汤。女主人一手提着一大桶猪血杂碎汤,一手拿着一把长柄铁勺,给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都舀上一碗送去。当时是物质生活十分贫乏的年代,乡村农民往往一个月也吃不上一次猪肉。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长汀的一些乡村中,凡是杀了猪的人家,都会煮一大锅的猪血杂碎汤,给每户村民送上一碗,让大家分享猪肉的美味。那天,那位村妇特地端了一碗送到学校给我,我正要推辞,她对我说:“你是新来的老师,今天和你结缘,以后劳神你的地方还很多呢!”我双手捧着这碗猪血杂碎汤,感慨万端:多么难能可贵的结缘啊,多么感人至深的情意!

  在长汀乡村,还会被另一种热情好客的结缘之风所感染。有一年春节,我和几位朋友到乡村友人家中做客,准备吃饭时,只见友人家的叔伯兄弟们,每家都提一壶酒,端几样菜肴,放在我们吃饭的桌上,片刻工夫十来把酒壶、几十盘菜肴把饭桌摆得满满当当。每家的主人都前来给我们敬酒,说:“今天有幸与各位结缘,你们也就是我的朋友了,淡酒可要多喝几杯哟。”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结缘,令人难以拒绝。现如今,我们住在公寓楼房内,与一墙之隔的邻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回忆起昔日乡村的结缘习俗,心中有说不出的留恋之情。

  客家人的结缘还有更动人的一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笔者参加扶贫工作住到某贫困村里。该村一位男青年外出打工,娶回来一位云南边境的妻子,父母亲见到新媳妇,高兴万分。但由于新媳妇的娘家实在太远了,儿女亲家无缘见面。客家人逢年过节讲究热闹排场,儿女亲家常来常往,敬茶、喝酒,笑声满堂。怎奈新媳妇在本地举目无亲,总觉得寂寞许多。怎么办呢?于是,这家的长辈在邻村物色了一户家境尚好,勤劳善良,老实本分的人家,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择定了黄道吉日,备好三牲礼品及酒、糖果等,在长辈和丈夫的带领下,新媳妇登门来到这户人家中。新媳妇在这家人的神龛上摆上供品,点燃香烛,对着神主牌拜了三拜。对方摆上一桌酒宴,热情款待新媳妇一家。酒宴上,主人对新媳妇说:“今天我们结交了缘分,以后我的家就是你的娘家。”于是,这位新媳妇就与这家人结缘认了干亲,事后她和这家人以“父女”、“母女”、“兄妹”相称。从此以后,两家之间,大事小情嘘寒问暖,逢年过节相互往来,这个外省媳妇在本地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娘家”。

  汀州客家人“结缘”习俗还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儿子结婚了,要在新媳妇归门的第二天,做很多的包子,给村上人家或街坊邻居,每户送上三个包子,并喜笑颜开的告诉邻居们:“我家讨了新媳妇,今天和大家结缘,今后望大家多多关照!”从此,这家的新媳妇就与邻居们结下了缘分。

  家中生了孩子,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主人要做很多的“肉圆”(一种用地瓜粉做成的圆形食品)和红蛋,送给左邻右舍。送的时候会说:“我家添丁了,今天和大家结缘,以后希望大家多多爱惜!”从此,这个新生的小孩就和左邻右舍们结了缘。

  若是新搬来的住户,就要做许多包子或购买许多糖果,挨家挨户分送给邻居们,送的时候告诉邻居们:“我是新搬来的,今天与大家结缘,今后,承蒙大家多多关照!”这家新来户就和街坊们结缘了。

  汀州客家人的结缘之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结缘就像润滑剂一样,使客家社区少了一份冷漠,多了一份温馨;少了一份摩擦,多了一份和谐。千百年来客家人的“结缘”习俗如春风化雨,催开了一幅客家人和谐共处、守望相助的风俗画卷。

  客家人的结缘习俗,是客家人在特有的生存空间中形成的。一千多年来,客家人数度南迁,在异地他乡建设新的家园。祖辈悲惨的迁移史,使客家人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并且养成了宽厚待人,少惹是生非的处世信条,千方百计与当地人交好,以求得相安无事,便衍生出了汀州客家人可贵的“结缘”习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