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民间故事:火烧癞牯寮及防疫随想

2020-02-16 22:36 互联网

长汀有一个地名叫“癞牯寮下”,相信 70岁以下的土生土长的长汀人也未必了解。这个地方已经是徒留其名的“历史遗迹”了,但是它曾经是长汀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怕的地方。小孩若不听话,骂一句“拖你去癞牯寮哩”,立即就大气不敢出了。

“癞牯寮”在今一建公司与鸿祥大厦之间的红硃坑口,很大部分被今东环路所占。上世纪50年代那里还只是一片荒凉的河滩,没有任何建筑,也看不到什么“癞牯寮”,但是说到这个名词,知情人就不能不毛骨悚然。

“癞”,就是麻风病,这在上世纪 60年代以前也还是无药可治,它通过体液接触传染,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眉毛脱落,鼻子塌陷,视力损伤乃至失明,以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外观恐怖。由于鼻腔缺损,导致发音含混,被人称为“哼哼嫲”、“哼哼哥”;有的瘈手废脚,五指屈折如同钉耙;还有的并发骨骼或内脏器官疾病,总之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也有相当高的致死率。当然,怕人的还有无药可治的恐惧。

“癞牯”就是对麻风病人的俗称。“牯”,长汀话称呼雄性畜生,比如猪牯、牛牯、狗牯、猫牯,足见对麻风病人的歧视,长汀邻近的几个客家县称麻风为“ 癞哥”,似乎尊重了许多,不过与其说“尊重”,不如说“畏惧”了吧。

因为是接触性传染,谁见了癞牯都唯恐避之不及,即使这样,因为没有限制癞牯们的行动,传染率还是非常高,于是引起社会和官府的普遍恐慌和不安。怎么办呢?在当时条件下,官府选择荒无人烟之地,建立癞牯寮的办法来抑制麻风病的传播。

所谓“寮”当然只能是简易搭盖,联想“粪寮”、“蔗寮”、“田寮”、“叫化寮”,顶盖是茅草、蔗叶或稻草,四壁通透,可遮雨但不挡风,总之即使没有见过“癞牯寮”的人也可以了解它的简易程度。只是“寮”的四周围墙很牢固,目的很清楚,就是不让住进去的癞牯们恣意进出。

永定、武平人把集中收治麻风病人的地点称为“癞哥山”,因为“癞牯寮(麻风病院)”建在山上。这座山也真倒霉,无缘埋忠骨,反被癞哥占。

当然,听说有的人知道自己得了可怕的麻风病,“晓得会死,就自家先打正圹(墓穴)”,自裁了之;有的人便离家出走,一走了之。

癞牯寮的建立隔离了传染源,这在古代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阻断传染病的办法但是官府没办法提供关进癞牯寮里的人们的生活资料及治疗,病人们仍然有外出的机会,何况有的病人很不自觉,不甘寮里的孤寂无聊,常常偷跑到码头闹市玩耍,甚至公然访亲问友,疫病仍然在传播,奈何?

火烧癞牯寮·斗樵火烧癞牯寮

麻风病的潜伏期可达数年,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何种场合得的麻风病,于是从对麻风病的恐惧转而对麻风病人的仇恨,总觉得麻风病人要“早滴死”,“死撇嘞就唔会害人”。百姓的这种怨恨心理吻合了官府的统治心理,某日,官府决定痛下杀手:火烧癞牯寮!

“癞牯寮”里关过多少癞牯,没有记载,也不好瞎说,大几十总有吧?

患了传染病就被剥夺生存权,这在当代是不可想象的惨无人道,但在那时候,似乎理由很充足:杀掉少数人,保全大多数。何况老百姓出于免受其害的心理,真心拥戴这种灭绝措施。于是官府号召百姓凑柴草堆遍癞牯寮的四周,趁着某个月黑风高夜,鬼寐人静时,点火烧了癞牯寮,癞牯们与寮同归于尽,也就灭绝了麻风传染源。

长汀方言“斗樵”就是凑柴火,那时候没有煤油、汽油,引燃癞牯寮还得靠干柴菉萁草。据说“斗樵”的百姓很踊跃,有的人上山砍了柴挑来,有的人花钱买了草送来;火烧癞牯寮的时候肯定不像日常市井“走水”,很多人施与援手,帮助抢救,倒是很多人远远地瞧热闹,指指点点地看火苗窜出多高,抒发着从此不惧被染麻风病的快意,畅想着自己积累了消除“害人精”的功德。

“斗樵火烧癞牯寮”是参与杀人,但可以不负法律责任,无罪反而有功。历史曾经那么无知、无奈、无良。那时候,生产力水平、医疗科学、人文认知水平都太低下,我们只好原谅那个蛮荒的时代。

有意思的是,由于有过“斗樵火烧癞牯寮”的事,于是留下了相信只有长汀 话才有的俗语“斗樵火烧癞牯寮”。

防疫随想

现代防疫一举摆脱了“火烧癞牯寮”野蛮,但是“隔离”仍然是防止传染病蔓延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条措施。居家隔离、小区隔离、封村、封城都是为了阻断疫情传播。患上病了,送医院集中救治。专业的救治疫病的医院,如过去非典时期的小汤山,如今新冠肺炎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以及方舱医院的建立等都是很得力的隔离收治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传播,同时解决病人的治理问题,生活问题。现代人真得感谢文明的进步,再也不会重现“火烧癞牯寮”的悲剧。

戴口罩、不外出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自我隔离,明智的人们一定能够理解其中既利己又利他的道理。

长汀“斗樵火烧癞牯寮”的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遍査史志无可稽考。 1993年版《长汀县志·疾病防治》(第788页)载“麻风历来无人过问,病人任其流落。1958年开始进行全面线索调查,确诊病人30余例,1965年秋起,县麻风病防治站多次进行线索调查和普查,发现病人即行隔离收治。至1985年,计收治205例”。2006年版《长汀县志》(第667页)载:“1988年,长汀县境内发现麻风病现症患者2例;1990年9月,福建省卫生厅下文确认长汀为‘基本消灭麻风病’县;1988年至2003年间,……新发现麻风病现症病人14例。至2003年底,治愈11例,3例在康复中”。

以上简单的引述可以看出解放后政府对麻风病的医治是重视的,有成效的,基本办法也是“隔离收治”。长汀古城的南岩、四都的上焦都曾经办过麻风病院,年龄稍大的长汀人都记得,还留下了一句隐语“廿九公里半”,因为南岩的麻风病院就在汀四公路29.5公里处。例:“关你入廿九公里半”。住进麻风病院似乎比关进班房可怕,——蹲班房期满可以出狱,住麻风病院可就难卜生死了。

老百姓造隐语是有讲究的,不便明说,不敢明说的话就用隐语取代。“廿九公里半”属于后者。

有些寄生虫类、细菌类传染病,可以“消灭”使之绝迹,有些传染病目前则只能防控,比如非典、新冠等病毒类,因为病毒能变异,有很强的更新能力,哪怕发明了某种疫苗,也只能有效地对付这种病毒。在这个意义上讲,防疫抗疫是一项长期的、与各类病毒共存的工作。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必须要有随时迎战已知、未知疫情的预案,最忌麻痹大意,届时措手不及。

唔系斗樵火烧癞牯寮

“火烧癞牯寮”、“斗樵火烧癞牯寮”早已成为历史,但这个事件已经成为典故还在百姓中流传,这句话甚至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百姓中运用。例如抓到了一个小贼,人们十分痛恨,于是一拥而上,一阵拳打脚踢,打得小贼哭爹叫娘,受害人更是一拳一脚都往要害去。眼看着小贼吃不消了,这时候多半会有老者出面劝解:“侥嘞,侥嘞,又唔系斗樵火烧癞牯寮,打死人要偿命个呀!”一句“斗樵火烧癞牯寮”成为轻松的笑话,再气愤的受害人也会停下殴打,和旁人说笑去了。

“斗樵火烧癞牯寮”是一句歇后语,它的歇后就是“不要偿命,还有功劳”。比喻去做为人称颂的事。如今它只用在否定意义上,应用时加“系系(是不是)或“唔系(不是)”,表达劝阻的意思。

作者:吉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