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特色美食小吃介绍:客家簸箕粄

2020-04-15 23:58 互联网

美丽的闽西长汀,是客家美食之乡。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风味小吃。其中,簸箕粄堪称一绝,最早盛行于宣成、涂坊一带。

簸箕粄,顾名思义,是用簸箕蒸制的“粄”。这种长条形的美味,有着白如羊脂、晶莹如玉的米浆外皮,里面裹着炒熟的香菇、瘦肉、豆角等,表层是葱油,白与绿相互映衬,格外赏心悦目,引人食之而后快。

制作簸箕粄的工具很简单,磨盘、簸箕、大铁锅。首先,将大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待到松软后,磨成米浆。大米要选晚稻米,弹牙。有些巧妇会往米浆中掺些木薯粉,以增强韧性,待蒸熟后才不至揭破。还得提前备好馅料,常见的馅有豆角炒肉或豆芽香菇炒韭菜等。制作时,舀一两勺米浆在簸箕内,摇匀后放入蒸笼,几分钟即熟。将簸箕取出,用筷子将蒸熟的粄皮划成若干份,每份五寸见方,洒上馅料,再小心地将粄皮揭起,卷成带状即可。

簸箕粄制作完成之后,其实便可以吃了。但在食用前,聪明的客家人还会在簸箕粄上浇一层葱油。所谓葱油,是将一些葱、姜、蒜、炸小鱼干等剁碎,热油一浇,“滋啦”一声,香!此时,夹一条簸箕粄放入嘴里,只觉软滑可口。再配上一碗萝卜骨头汤或豆腐海带汤,更是妙不可言!

关于簸箕粄,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早先,宣成乡有个男子外出学艺,多年杳无音讯。这日,男子突然归来,家人欣喜若狂。当晚,妻子取了些白花花的稻米,放入木桶浸泡,打算第二天做些糕点给丈夫吃。次日,妻子把泡软的米磨成米浆。不料,不小心把米浆调得太稀了,没法做平常的糕点。她懊恼地左看右看,无意中看到墙上挂着的竹簸箕,菜篮里还有些豆角和鲜香菇。有了!她用小勺把米浆舀到簸箕里,摇匀后放入锅中蒸。少倾,她揭盖取出簸箕,趁热将簸箕上的“米浆”剥下。已熟的米浆又白又薄又软,像圆圆的玉盘,包上馅料,卷起来如玉带一般。丈夫吃着妻子做的新奇食品,连连说好吃,问这是什么糕点,妻子随口说是“簸箕粄”。恰好,街坊四邻前来探望,妻子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纷纷向她讨教做法。一传十,十传百,簸箕粄的美名越传越广,成了客家有名的风味小吃。

童年时,物资匮乏,加上制作簸箕粄挺费事,所以平时一般吃不到,要等年节喜庆才能吃上。那时,最喜欢看母亲蒸簸箕粄。只见她干净利落地舀几勺米浆,摊在簸箕上,再以两手握住簸箕边沿,轻轻将米浆摇匀。粄皮还在锅里蒸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早早端着碗,攥着筷,围着灶台,等候出锅。灶火熊熊,映得我们的小脸通红。母亲的脸也通红,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揭开锅盖,热气蒸腾而起。“蒸好咯,蒸好咯!”我们都欢呼雀跃。母亲麻利地捏住一根筷子,把已熟的粄皮划成数块,将馅料均匀摊在粄皮上,卷成条状。簸箕蒸的米浆皮,揭下时还带着竹篾天然的纹理,细细密密,仿佛是精致的装饰,隐隐带着竹子的清香。第一条簸箕粄要恭恭敬敬供灶神,之后我们方可享用。往往,粄子还在簸箕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条边跑边吃。那温热美好的感觉,至今仍荡漾在心头。

有人说,风味小吃是故乡记忆的最佳载体。不错的!如今,宣成周边还保留着竹簸箕、大铁锅制作簸箕粄的工艺,留住了童年记忆和浓浓的乡愁。

【作者简介】

范晓莲,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范晓莲 图:三眼看世界

责任编辑:admin